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合約網格機器人

 

關於自動交易,這是5個讓我意外的真相

Introduction: The Trader's Dilemma

如果你也曾是個交易者,或許對這個場景不陌生:深夜裡緊盯著螢幕上跳動的K線,心情隨著價格起伏;因為害怕錯過行情而追高,又因為恐懼虧損而殺低;最終總是懊惱自己賣得太早,或買得太晚。恐懼與貪婪,是每個手動交易者心中難以駕馭的猛獸。

為了解決這個困境,自動交易機器人應運而生,其中「網格交易」策略承諾了一種更具紀律、24小時不間斷的交易模式。它看似簡單,就是「低買高賣」。然而,在讓一個現貨網格機器人持續運行了785天,並深入分析了眾多專家的策略後,我提煉出了五個最核心、也最反直覺的真相——正是這些真相,區分了真正能獲利的機器人操盤手,與那些僅僅是將虧損自動化的人。

--------------------------------------------------------------------------------

1. 驚人發現一:有時候,「穩定獲利」竟然跑輸「什麼都不做」

讓我們直接看一個長達785天的真實實驗結果。當時,我投入了1000 USDT本金,在OKX交易所開啟了一個ETH/USDT的現貨網格交易機器人。

經過785天後,這個機器人為我帶來了537 USDT的總利潤,報酬率為53.71%,換算成年化報酬率約為25%。這個數字,相較於傳統金融商品,可以說相當不錯。

但接下來這個數字,才真正讓我停下了思緒。如果在這785天裡,我什麼都不做,只是單純地用1000 USDT買入並持有以太幣(Buy and Hold),結果會如何?由於以太幣的價格從當時的1484美元上漲到3415美元,漲幅超過一倍,我的獲利將會超過100%。

這意味著,機器人不知疲倦地執行了超過8,800次的買賣,最終的報酬卻只有「躺平不動」的一半。

網格的策略看中的收益是B價的波動帶來的套利的收益,而非B價本身的漲幅帶來的收益。

這並不是說網格機器人失敗了,而是它揭示了一個最根本的原理:網格交易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在市場震盪時,透過頻繁的低買高賣來賺取價差,它的強項在於「收割波動」。它並不是為了在強勁的單邊牛市中,完整捕捉資產價格飆升所帶來的巨大漲幅。

2. 驚人發現二:交易機器人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它「沒有人性」

投資中最難克服的,往往不是市場,而是我們自己的心魔。看著資產上漲就想追高,看到價格下跌就恐慌性拋售,這些都是源自於人性的貪婪與恐懼。而網格交易機器人最大的優勢,正在於它完全沒有這些情緒。

他不會貪心,也不會害怕,沒有人性,就是老老實實的按照規則低買高賣。

正是這種「沒有人性」,完美解釋了它在上一個實驗中的「表現不佳」。一個有血有肉的交易者,在看到以太幣翻倍的牛市行情時,很可能會因為貪婪或FOMO(錯失恐懼症),而選擇關閉網格、轉為長期持有(HODL)以捕捉全部漲幅。但機器人不會,它沒有情緒,只會忠實地執行預設的「低買高賣」指令,因此錯過了主升段。

所以,前一點的「跑輸大盤」並非失敗,而是它完美展現其核心本質的證明。它能將令手動交易者備感焦慮的市場波動,轉化為持續累積的微小利潤。無論你是在工作、開會,還是在深夜熟睡,機器人都在忠實地為你執行策略。這種高度紀律化的特性,特別適合沒有時間盯盤的上班族,或是希望避免因情緒而犯錯的投資新手。

3. 驚人發現三:「中性策略」聽起來最安全,實際上風險最高

在合約網格的世界裡,主要有三種策略:做多(Long)、做空(Short)以及中性(Neutral)。

「中性網格」的邏輯聽起來非常吸引人:它會在價格下跌時自動做多,在價格上漲時自動做空,似乎無論市場朝哪個方向移動都能獲利,可以說是「非常貪心」的策略。

然而,這個看似兩邊通吃的策略,隱藏著最高的風險。做多或做空網格,通常只有一個方向的爆倉價格。但中性網格因為同時佈局了多單與空單,所以它有兩個爆倉價格——一個在價格區間上方,一個在下方。

簡單來說:做多網格只會被暴跌清算,做空網格只會被暴漲清算,而中性網格,兩者都能讓你血本無歸。

當市場出現強勁的單邊趨勢時,中性網格的風險就會暴露無遺。它的本質是在賭市場「不會出現大趨勢」,它完全是跟趨勢反著來的。「行情在上涨的時候你應該是做多,但中性網格它是在做做空的」,反之亦然。這使它在波動劇烈、趨勢性強的加密貨幣市場中,無疑是一個極高風險的賭注。

4. 驚人發現四:網格越密不代表賺越多,手續費是隱形殺手

許多新手會有一個誤解:既然網格是靠捕捉波動賺錢,那我是不是應該把網格設定得越密集越好?這樣不是可以抓住更多微小的價格變動,從而賺取更多利潤嗎?

這個想法忽略了一個關鍵成本:交易手續費

每一次網格的觸發,無論是買入還是賣出,都會產生一筆交易費用。如果你的網格設定得過於密集,單次套利所賺到的利潤會變得極其微薄,以至於交易手續費會完全侵蝕你的收益,導致你每交易一次就虧損一次。

我的經驗,以及其他資深交易者的共識,都指向一個明確的經驗法則:在設定網格數量時,目標是讓扣除手續費後的單格利潤率落在0.5%到1%之間。這個區間能夠在交易頻率和單次獲利能力之間取得一個較好的平衡,避免讓你的利潤被手續費這個隱形殺手偷走。

5. 驚人發現五:合約網格不是萬靈丹,它是一個「中期」的投資工具

不同的市場判斷,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如果你認為某個突發新聞會引發市場的短線劇烈波動,手動開倉交易可能是最靈活的選擇。如果你堅信某個資產的長期價值,那麼直接持有現貨(或開設現貨網格天地單)可能是最穩健的策略。

那麼,合約網格應該被放在哪個位置?它最適合被當作一個中期投資工具

它不適合用來應對幾分鐘或幾小時內的突發事件,因為機器人的設定需要時間思考;同時,由於槓桿與資金費率的存在,它也不適合像現貨一樣被長期持有數年。合約網格的最佳使用時機,是當你對未來幾週或幾個月的市場有一個明確的「劇本」時。

舉個具體的策略範例:一個完美的「劇本」,可能是你判斷在比特幣減半事件後,市場情緒轉趨謹慎,價格將在未來兩個月於60,000到70,000之間進行高強度的區間盤整,才會迎來下一次的決定性突破。在這種情境下,你賭的不是最終的突破方向,而是在這段整理期間「收割波動」,這正是合約網格能發揮最大威力的地方。

--------------------------------------------------------------------------------

Conclusion: 你的交易小幫手,不是魔法印鈔機

總結來說,網格交易機器人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它能將「低買高賣」這個簡單的原則,以極高的紀律性自動化執行。但它絕不是保證獲利的魔法印鈔機。

成功駕馭這個工具的關鍵,在於深刻理解其背後的運作邏輯,並根據你對市場的判斷(現在是趨勢盤還是震盪盤?),選擇正確的策略(現貨、做多、做空,還是謹慎使用中性網格)。它考驗的不是你預測市場的精準度,而是你制定策略與管理風險的能力。

既然了解了這些隱藏的規則,你會如何利用一個沒有情緒的機器人,來駕馭市場的混亂與波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市場恐慌,但你可能都想錯了?揭示當前幣圈 5 個反直覺的驚人真相

  當前市場瀰漫著恐懼。比特幣價格跌破了被視為關鍵心理支撐的 $108,000 美元價位,負面消息鋪天蓋地而來,社群中充斥著熊市即將來臨的呼聲。在這種普遍的恐慌情緒下,許多投資者感到焦慮,認為賣出是唯一的選擇。 然而,在恐慌性拋售的浪潮之下,更深入的分析是否會揭示一個完全不同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