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市場恐慌,但你可能都想錯了?揭示當前幣圈 5 個反直覺的驚人真相

 

當前市場瀰漫著恐懼。比特幣價格跌破了被視為關鍵心理支撐的 $108,000 美元價位,負面消息鋪天蓋地而來,社群中充斥著熊市即將來臨的呼聲。在這種普遍的恐慌情緒下,許多投資者感到焦慮,認為賣出是唯一的選擇。

然而,在恐慌性拋售的浪潮之下,更深入的分析是否會揭示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本文將從最新的市場分析中,為您提煉出五個反直覺的驚人真相,這些觀點將挑戰當前的主流悲觀論述,幫助您看清市場的真實面貌。

--------------------------------------------------------------------------------

1. 忘掉技術分析吧,現在唯一的指標是「川普」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傳統的技術分析、總體經濟指標,甚至是行業觀察,都已退居次要地位。一個全新的、凌駕於一切之上的關鍵參數已經出現,那就是美國總統川普的社群媒體動態和地緣政治決策。

此論點並非空穴來風,近期的市場反應為其提供了有力佐證。當川普暗示與中國的關係可能出現正面發展,並確認將出席亞太峰會時,市場應聲上漲。相反地,10 月 11 日市場之所以開始大幅下跌,正是因為他在社群媒體上提及對中國的關稅威脅以及稀土貿易管制。

這意味著,短期內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無論是與中國的貿易爭端,還是俄烏之間的衝突——其解決方案都高度依賴川普的行動。一旦這些短期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被移除,市場就有可能回歸其原本由基本面驅動的長期上漲軌道。

--------------------------------------------------------------------------------

2. 市場在說謊:恐慌指數揭示的矛盾訊號

儘管市場上的恐懼感真實存在,但「恐懼與貪婪指數」(Fear & Greed Index) 卻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矛盾現象。目前該指數為 22,接近「極度恐懼」的水平。

矛盾之處在於,市場在比特幣價格為 $106,000 美元時的恐慌程度,竟然與過去在 80,000、60,000 甚至 $20,000 美元時的恐慌程度相當。這表明,引發市場集體恐慌的「價格底線」已經顯著提高,暗示投資者心中對比特幣的基礎估值已今非昔比。

此外,將當前週期與 2021 年的市場週期進行比較,會發現驚人的時間相似性。在 2021 年,市場在 9 月 30 日左右陷入恐懼,隨後迎來了最後一波瘋狂上漲。而現在,類似的恐懼情緒出現在 10 月 18 日,這可能預示著歷史模式正在重演。

--------------------------------------------------------------------------------

3. 不是所有壞消息都是壞消息:為何銀行暴雷和公司跑路反而是好事?

在恐慌的市場中,一些看似負面的消息,在經過深入分析後,反而可能揭示出積極的信號。

銀行暴雷恐慌被過度放大

近期,美國地區性銀行 Liance 和 Western Alliance 報告壞帳的消息引發了市場恐懼。然而,將其與 2023 年的銀行危機相比,這次的恐慌顯得不成比例。當前這兩家銀行的資產規模均未超過 500 億美元,而 2023 年倒閉的銀行資產高達 2300 億美元。顯然,市場的反應遠遠大於事件本身的實際衝擊。

從長遠來看,傳統銀行的失敗反而會強化像比特幣這類去中心化資產的價值主張。每一次中心化金融系統的危機,都提醒著人們去中心化系統的韌性與重要性,這對加密貨幣是個淨利好。

泡沫的清理是牛市的必要之惡

市場傳出一家名為 QMM 的數位資產儲備 (DAT) 公司人去樓空的消息。這類事件不應被視為系統性風險,而應看作一次健康的市場清理。在牛市狂熱期,許多缺乏實質業務、只是追逐趨勢的弱小公司湧現出來,但市場顯然不需要這麼多的 DAT 公司。

這些公司的失敗,可以讓資本重新集中到那些真正有實力、由業內資深人士領導的合法 DAT 公司手中,例如火幣創始人李林近期也募集了 1 億美元成立新的 DAT 公司。這種去蕪存菁的過程,是市場健康上漲的必要之惡。

乍看之下,這類公司跑路好像是對市場的打擊,但這絕對是市場要健康上漲前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讓這些趁熱鬧、沒有實力的公司消失,資金才能夠集中在真正有實力的建設者身上。

--------------------------------------------------------------------------------

4. 巨鯨的雙面手法:公開看空,私下抄底?

BitMine (BMR) 的董事長 Tom Lee (TLe) 是展示市場巨鯨雙面手法的絕佳案例。

在公開場合,TLe 採取了謹慎甚至看空的立場,多次公開表示 DAT 領域已經是個「泡沫」。然而,鏈上數據卻揭示了截然不同的故事。一個被廣泛認為與 BitMine 相關的錢包,在近期的市場下跌中,悄悄吸籌了 72,000 枚以太幣,價值近 3 億美元。這一判斷基於多個線索:該操作使用了全新的錢包、資金來自像 BitGo 這樣的託管機構,以及其巨大的購買規模。

TLe 公開的言論與其公司私下的行動形成了鮮明對比,完美印證了加密貨幣市場那句歷久彌新的格言:別聽他們說什麼,要看他們做什麼 (watch what they do, not what they say)。值得注意的是,儘管 TLe 發出短期警告,但他與 Arthur Hayes 等行業領袖一樣,對長期前景極為看好,他們都預計在各國政府大規模印鈔的推動下,以太幣的價格可能在 2025 年底達到 $10,000 美元。

--------------------------------------------------------------------------------

5. 假新聞的威力:一則推文如何引發市場恐慌

在市場情緒脆弱時,假新聞和誤導性信息擁有巨大的破壞力,關於貝萊德 (BlackRock) 賣出比特幣的病毒式推文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一個名為 0xNobler 的 Twitter 帳戶發文宣稱,貝萊德在一天內賣出了 9,000 枚比特幣,價值 10 億美元,並稱這是導致價格下跌的原因。這則推文獲得了超過 70 萬次觀看,並被多家媒體廣泛報導,引發了極大恐慌。

然而,這個說法完全經不起事實查核:

  • 事實一: 鏈上數據顯示的交易,極有可能是貝萊德出於安全或運營目的進行的內部錢包重新分配或再平衡,而非市場拋售。
  • 事實二: 即便這是一筆賣出交易,它也代表其 IBIT ETF 的客戶贖回,而不是貝萊德動用自有資金拋售。
  • 事實三: 數據顯示,比特幣 ETF 當週的總流出額僅約 2 億美元,與所謂的「單日 10 億美元」相去甚遠。

正如用戶「加密大香蕉」所觀察到的,在一個充滿恐懼的市場中,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負面消息也會被刻意放大,從而製造出一個與現實脫節的恐慌敘事。

--------------------------------------------------------------------------------

Conclusion

總結來看,在市場下跌期間,恐懼情緒、被放大的 FUD(恐懼、不確定、懷疑)以及層出不窮的誤導性信息,共同構成了一個極其混亂的局面。投資者很容易被眼前的噪音所迷惑,做出非理性的決策。而這些市場噪音的根源,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我們開頭提到的、懸而未決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

然而,當我們撥開表面的恐慌,審視底層的數據、市場結構的變化以及長期基本面時,會發現一個更具韌性、甚至潛在樂觀的圖景。從巨鯨的暗中佈局到市場泡沫的健康清理,再到恐慌指標所揭示的矛盾信號,都指向一個結論:當前的市場或許比看起來的要健康得多。

在這充滿雜訊的市場中,你的決策是基於被放大的恐慌,還是底層的真實訊號?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將決定你未來幾個月的投資成敗。

合約網格機器人

 

關於自動交易,這是5個讓我意外的真相

Introduction: The Trader's Dilemma

如果你也曾是個交易者,或許對這個場景不陌生:深夜裡緊盯著螢幕上跳動的K線,心情隨著價格起伏;因為害怕錯過行情而追高,又因為恐懼虧損而殺低;最終總是懊惱自己賣得太早,或買得太晚。恐懼與貪婪,是每個手動交易者心中難以駕馭的猛獸。

為了解決這個困境,自動交易機器人應運而生,其中「網格交易」策略承諾了一種更具紀律、24小時不間斷的交易模式。它看似簡單,就是「低買高賣」。然而,在讓一個現貨網格機器人持續運行了785天,並深入分析了眾多專家的策略後,我提煉出了五個最核心、也最反直覺的真相——正是這些真相,區分了真正能獲利的機器人操盤手,與那些僅僅是將虧損自動化的人。

--------------------------------------------------------------------------------

1. 驚人發現一:有時候,「穩定獲利」竟然跑輸「什麼都不做」

讓我們直接看一個長達785天的真實實驗結果。當時,我投入了1000 USDT本金,在OKX交易所開啟了一個ETH/USDT的現貨網格交易機器人。

經過785天後,這個機器人為我帶來了537 USDT的總利潤,報酬率為53.71%,換算成年化報酬率約為25%。這個數字,相較於傳統金融商品,可以說相當不錯。

但接下來這個數字,才真正讓我停下了思緒。如果在這785天裡,我什麼都不做,只是單純地用1000 USDT買入並持有以太幣(Buy and Hold),結果會如何?由於以太幣的價格從當時的1484美元上漲到3415美元,漲幅超過一倍,我的獲利將會超過100%。

這意味著,機器人不知疲倦地執行了超過8,800次的買賣,最終的報酬卻只有「躺平不動」的一半。

網格的策略看中的收益是B價的波動帶來的套利的收益,而非B價本身的漲幅帶來的收益。

這並不是說網格機器人失敗了,而是它揭示了一個最根本的原理:網格交易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在市場震盪時,透過頻繁的低買高賣來賺取價差,它的強項在於「收割波動」。它並不是為了在強勁的單邊牛市中,完整捕捉資產價格飆升所帶來的巨大漲幅。

2. 驚人發現二:交易機器人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它「沒有人性」

投資中最難克服的,往往不是市場,而是我們自己的心魔。看著資產上漲就想追高,看到價格下跌就恐慌性拋售,這些都是源自於人性的貪婪與恐懼。而網格交易機器人最大的優勢,正在於它完全沒有這些情緒。

他不會貪心,也不會害怕,沒有人性,就是老老實實的按照規則低買高賣。

正是這種「沒有人性」,完美解釋了它在上一個實驗中的「表現不佳」。一個有血有肉的交易者,在看到以太幣翻倍的牛市行情時,很可能會因為貪婪或FOMO(錯失恐懼症),而選擇關閉網格、轉為長期持有(HODL)以捕捉全部漲幅。但機器人不會,它沒有情緒,只會忠實地執行預設的「低買高賣」指令,因此錯過了主升段。

所以,前一點的「跑輸大盤」並非失敗,而是它完美展現其核心本質的證明。它能將令手動交易者備感焦慮的市場波動,轉化為持續累積的微小利潤。無論你是在工作、開會,還是在深夜熟睡,機器人都在忠實地為你執行策略。這種高度紀律化的特性,特別適合沒有時間盯盤的上班族,或是希望避免因情緒而犯錯的投資新手。

3. 驚人發現三:「中性策略」聽起來最安全,實際上風險最高

在合約網格的世界裡,主要有三種策略:做多(Long)、做空(Short)以及中性(Neutral)。

「中性網格」的邏輯聽起來非常吸引人:它會在價格下跌時自動做多,在價格上漲時自動做空,似乎無論市場朝哪個方向移動都能獲利,可以說是「非常貪心」的策略。

然而,這個看似兩邊通吃的策略,隱藏著最高的風險。做多或做空網格,通常只有一個方向的爆倉價格。但中性網格因為同時佈局了多單與空單,所以它有兩個爆倉價格——一個在價格區間上方,一個在下方。

簡單來說:做多網格只會被暴跌清算,做空網格只會被暴漲清算,而中性網格,兩者都能讓你血本無歸。

當市場出現強勁的單邊趨勢時,中性網格的風險就會暴露無遺。它的本質是在賭市場「不會出現大趨勢」,它完全是跟趨勢反著來的。「行情在上涨的時候你應該是做多,但中性網格它是在做做空的」,反之亦然。這使它在波動劇烈、趨勢性強的加密貨幣市場中,無疑是一個極高風險的賭注。

4. 驚人發現四:網格越密不代表賺越多,手續費是隱形殺手

許多新手會有一個誤解:既然網格是靠捕捉波動賺錢,那我是不是應該把網格設定得越密集越好?這樣不是可以抓住更多微小的價格變動,從而賺取更多利潤嗎?

這個想法忽略了一個關鍵成本:交易手續費

每一次網格的觸發,無論是買入還是賣出,都會產生一筆交易費用。如果你的網格設定得過於密集,單次套利所賺到的利潤會變得極其微薄,以至於交易手續費會完全侵蝕你的收益,導致你每交易一次就虧損一次。

我的經驗,以及其他資深交易者的共識,都指向一個明確的經驗法則:在設定網格數量時,目標是讓扣除手續費後的單格利潤率落在0.5%到1%之間。這個區間能夠在交易頻率和單次獲利能力之間取得一個較好的平衡,避免讓你的利潤被手續費這個隱形殺手偷走。

5. 驚人發現五:合約網格不是萬靈丹,它是一個「中期」的投資工具

不同的市場判斷,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如果你認為某個突發新聞會引發市場的短線劇烈波動,手動開倉交易可能是最靈活的選擇。如果你堅信某個資產的長期價值,那麼直接持有現貨(或開設現貨網格天地單)可能是最穩健的策略。

那麼,合約網格應該被放在哪個位置?它最適合被當作一個中期投資工具

它不適合用來應對幾分鐘或幾小時內的突發事件,因為機器人的設定需要時間思考;同時,由於槓桿與資金費率的存在,它也不適合像現貨一樣被長期持有數年。合約網格的最佳使用時機,是當你對未來幾週或幾個月的市場有一個明確的「劇本」時。

舉個具體的策略範例:一個完美的「劇本」,可能是你判斷在比特幣減半事件後,市場情緒轉趨謹慎,價格將在未來兩個月於60,000到70,000之間進行高強度的區間盤整,才會迎來下一次的決定性突破。在這種情境下,你賭的不是最終的突破方向,而是在這段整理期間「收割波動」,這正是合約網格能發揮最大威力的地方。

--------------------------------------------------------------------------------

Conclusion: 你的交易小幫手,不是魔法印鈔機

總結來說,網格交易機器人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它能將「低買高賣」這個簡單的原則,以極高的紀律性自動化執行。但它絕不是保證獲利的魔法印鈔機。

成功駕馭這個工具的關鍵,在於深刻理解其背後的運作邏輯,並根據你對市場的判斷(現在是趨勢盤還是震盪盤?),選擇正確的策略(現貨、做多、做空,還是謹慎使用中性網格)。它考驗的不是你預測市場的精準度,而是你制定策略與管理風險的能力。

既然了解了這些隱藏的規則,你會如何利用一個沒有情緒的機器人,來駕馭市場的混亂與波動?

google agent builder

 

我們分析了數小時的Google與OpenAI技術講座,為你揭示5個關於AI代理(Agent)的驚人真相

當前,圍繞「AI代理(Agent)」的討論與炒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似乎每個人都在談論能夠自主規劃與執行任務的智慧系統。然而,在這股熱潮之下,許多技術愛好者、開發者甚至產品經理都感到困惑:這些代理究竟是如何實際構建的?本文從多場Google與OpenAI的技術講座中,為你提煉出5個最令人驚訝且反直覺的關鍵洞察,幫助你撥開迷霧,看清AI代理的真實面貌。

--------------------------------------------------------------------------------

1. 真相一:「代理」並非單一概念,真正的力量在於混合模式

許多人想像中的AI代理是一個擁有完全自主決策能力的黑盒子,但現實遠比這更為精妙。業界在實踐中發現,純粹的「代理」模式並非萬靈丹。實際上,存在兩種極端的AI應用架構:

  • 鏈(Chains): 這是一種固定的工作流程,開發者明確定義一系列的執行步驟。其最大的優點是可靠且可預測,你知道系統每一步會做什麼,經典的例子就是「檢索增強生成(RAG)」。然而,它的缺點也同樣明顯——僵化且缺乏靈活性,無法動態適應未預期的情況。
  • 代理(Agents): 這種模式將大型語言模型(LLM)置於一個決策循環的中心,讓模型自行判斷下一步該調用哪個工具、執行哪個動作。它的優點是極度靈活與動態,能應對複雜多變的任務。但其致命傷在於可靠性低,由於LLM決策的不確定性,代理很容易「偏離軌道」,導致任務失敗或產生無法預料的結果。

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業界的真正突破口並不在於選擇其中一種,而是尋求一種結合兩者優點的混合模式

"On one hand we have chains, reliable, predictable but rigid and on the other hand we have these agents, flexible and dynamic but unreliable. So the question is can we have both?"

Google在其技術講座中展示的LangGraph框架就是這種思路的典範。它使用圖形(Graph)結構來明確定義應用的控制流程,其運作方式就像一個狀態機(state machine),開發者可以精準控制狀態之間的轉換。你可以在圖的某些節點上強制執行固定的「鏈式」邏輯以確保可靠性,而在其他節點上則賦予「代理」般的靈活性,讓LLM進行決策。

這種混合模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直接解決了AI應用開發中的核心矛盾:如何在追求AI高度自主性的同時,保持系統的穩定性與可控性。

2. 真相二:Google的AI代理生態系,一個令人驚訝的「多重宇宙」

與其說Google提供了一個統一的AI代理平台,一個更準確的比喻是,它提供了一個由多種工具和服務組成的「多重宇宙」。開發者並非只有單一選擇,而是需要根據自身的需求、技術棧和開發模式,在這個多重宇宙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徑。

以下是在Google Cloud上構建AI代理的幾種主要方式:

  • 在Cloud Run上自訂框架: 這是最靈活的方式。開發者可以使用像LangGraph這樣的開源框架,將其打包成容器,部署在Cloud Run這個完全託管的無伺服器環境中。這種方式享有極高的擴展性、成本效益和語言自由度。
    • 最適合誰: 需要最高客製化彈性、熟悉容器化部署、且對成本控制極為敏感的開發者團隊。
  • 使用Vertex AI Agent Engine與ADK: 這是Google推薦的企業級路徑。開發者使用Agent Development Kit (ADK) 這個開源框架來構建更複雜、可測試、可維護的代理。然後,通過專為代理優化的Vertex AI Agent Engine進行部署,後者負責處理擴展、安全和監控等底層設施。
    • 最適合誰: 追求穩定性、安全性和可觀測性,需要構建企業級複雜代理應用,並希望將基礎設施管理工作交給雲平台的團隊。
  • 使用Agent Builder(基於Dialogflow): 這是一個UI優先的低代碼工具,非常適合需要快速整合現有數據庫(Data Store)和外部API(透過OpenAPI規範)的場景。它允許開發者透過圖形化介面配置和管理多個協同工作的子代理。
    • 最適合誰: 希望透過圖形化介面快速整合現有數據與API,且團隊中包含較少程式背景成員的產品團隊或業務單位。
  • 使用Gemini Business中的新Agent Builder: 這是Google最新的產品,集成在Gemini Business/Enterprise訂閱(每月分別為21或30美元)中。其最大亮點是可以用自然語言描述來設計代理流程。然而,目前它的功能非常受限,特別是其連接器數量極少(僅9個)。
    • 最適合誰: 已經是Gemini Business/Enterprise的用戶,希望用自然語言快速搭建簡單的內部自動化流程,且目前需求能被其有限的連接器滿足的業務人員。

了解這些不同選項的優劣勢、適用場景和成熟度,對於在Google Cloud上做出正確的技術選型至關重要。並不存在一個「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適合」的方案。

3. 真相三:Google正在秘密押注開放性—從開源框架到通用協議

挑戰「大型科技公司必然建立封閉生態系統」的普遍看法,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是,Google在AI代理領域的策略中,開放性是一個核心支柱。這不僅僅是口號,而是透過兩個關鍵行動體現的:

  1. 開源框架: Google的Agent Development Kit (ADK)不僅是開源的,更被設計為「模型無關(model agnostic)」和「部署無關(deployment agnostic)」。這意味著開發者使用ADK構建的代理,既可以選擇Gemini模型,也可以使用OpenAI或任何開源模型;既可以部署在Google Cloud上,也可以部署在其他雲端平台甚至本地伺服器。這給予了開發者極大的自由,避免了技術鎖定。
  2. 開放標準: Google與超過50個行業夥伴共同推出了「代理對代理(Agent-to-Agent, A2A)協議」。這是一個開放的技術標準,旨在讓不同公司、在不同平台上構建的代理,能夠像API一樣互相發現、溝通與協作。

"True power lies in enabling them to collaborate and share their unique capabilities. Think of stacking Legos over one another."

這表明Google的長遠目標可能不僅僅是成為一個封閉平台的擁有者,而是希望成為未來AI代理互聯時代的基礎設施提供者。通過推動開源工具和開放協議,Google正在為一個由無數專業代理組成的、可互操作的網絡奠定基礎。

4. 真相四:部署AI代理的門檻正在崩塌—比你想像的更簡單、更便宜

許多開發者心中普遍存在一個觀念:部署一個能夠處理高併發、穩定運行的AI應用,既複雜又昂貴。然而,技術講座中的具體案例徹底顛覆了這一認知。

  • 簡化部署: 在Cloud Run的演示中,開發者僅用一個命令gcloud run deploy,就將本地的源代碼在幾分鐘內變成了一個全球可訪問的、安全的HTTPS端點。這個命令自動完成了打包、上傳、構建容器、部署和流量切換等所有繁瑣的步驟。這極大地降低了從開發到上線的技術門檻。
  • 低成本模型: 在Vertex AI Agent Engine的介紹中,其定價模式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採用的是「按使用付費(pay as you go)」模式,沒有固定費用。更具體的數字是:「如果你的代理使用一個核心的CPU和1GB的內存,連續運行整整一個小時,預計花費僅約11美分。」

這種極低的部署複雜度和可負擔的定價,意味著即使是個人開發者或小型初創團隊,也能夠輕鬆地實驗、迭代並推出自己的AI代理應用,而無需擔心高昂的基礎設施成本和複雜的運維工作。

5. 真相五:在無代碼戰場上,Google最新的武器出乎意料地落後了

無代碼/低代碼工具是AI普及化的關鍵戰場,Google和OpenAI都在此積極佈局。然而,一個出乎意料的觀察是:Google最新為Gemini Business用戶推出的Agent Builder,在當前階段的功能上,反而比其主要競爭對手,甚至比Google自己的另一款工具(基於Dialogflow的Agent Builder)更受限制。

根據多位分析師的評測,其主要限制體現在:

  • 高昂的准入門檻: 使用該工具的前提是必須訂閱每月21或30美元的Gemini Business/Enterprise服務。
  • 極其有限的連接器: 目前僅提供9個官方連接器,且絕大多數是Google自家的或與其生態緊密相關的產品,缺乏廣泛的第三方應用支持。
  • 生態封閉: 雖然提供了一個「代理尋找器」來發現合作夥伴的代理,但整合流程繁瑣,用戶需要單獨聯繫供應商進行購買和配置。

作為對比,OpenAI的Agent Builder在生態開放性和功能靈活性上展示了更強的實力。它不僅透過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提供更多元的連接器選項,更允許開發者在「Widget Studio」中設計豐富的互動式輸出格式(而不僅是純文字),並透過視覺化的「if/else」節點實現更複雜的邏輯分支控制——這是目前Google新版工具所缺乏的精細度。

這對正在進行技術選型的企業和開發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提醒:最新的產品不一定是最強大的。一個工具的成熟度、生態系統的開放性以及社區的支持,在實際應用中同樣至關重要。

結論:超越炒作,看見未來

深入分析這些技術細節後我們發現,AI代理的世界遠比表面上看起來的更複雜、更多元。真正的進展並非來自於單一的、無所不能的通用代理,而是體現在混合模式的務實、開放生態的遠見以及低門檻部署的普及上。

當可靠性、靈活性和互操作性都成為可能時,我們距離那個由無數專業AI代理組成的、能夠高效協同工作的「AI員工」團隊,還有多遠?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探索的問題。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探索 PEY 床:3D 列印新時代的革命性打印表面

什麼是 PEY 床?

在 3D 列印領域,打印床的選擇對於打印品質有著極大的影響。傳統上,許多使用者會選擇 PEI(聚醚酰亞胺,Polyetherimide)作為打印床,但現在,一種新的材料——PEY(可能是一種改良版的打印表面)開始崛起,提供更優異的性能。

本文將帶你了解 PEY 床的特性、優勢、與使用技巧,讓新手也能輕鬆上手。


為什麼要使用 PEY 床?

PEI 床雖然廣受歡迎,但它仍然存在一些缺點,例如:

  • 隨著時間推移,表面可能會變得光滑,導致打印物件的附著力下降。

  • 需要頻繁清潔,確保良好的粘附效果。

  • 某些材料(如 PLA 和 PETG)可能過度附著,取下時容易損壞表面。

而 PEY 床則帶來了一些顯著的改進:

更佳的附著力:PEY 床能夠提供穩定的粘附效果,即使在長時間使用後仍能保持性能。

更容易移除打印件:相比 PEI 床,PEY 床讓取出成品變得更加容易,降低損壞打印表面的風險。

更耐用:PEY 材質相較於 PEI,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不易因刮傷或長期使用而變質。

適用於更多材料:PEY 床可適用於 PLA、ABS、PETG、TPU 等各種不同類型的 3D 列印材料。


如何正確使用 PEY 床?

1. 安裝 PEY 床

通常 PEY 床與 PEI 床的安裝方式類似,可直接吸附於磁性底板上,或透過夾子固定。請確保其表面清潔無異物,以獲得最佳的附著效果。

2. 校正打印床高度

使用 PEY 床時,建議調整打印機的 Z 軸高度。與 PEI 相比,PEY 可能需要稍微縮小噴嘴與打印床的間距,以達到最佳附著力。

3. 清潔與維護

為了保持 PEY 床的最佳狀態,請遵循以下清潔步驟:

  • 日常清潔:使用異丙醇(IPA,濃度 90% 以上)輕輕擦拭表面,去除灰塵與殘留物。

  • 深度清潔:若表面出現較頑固的污漬,可使用少量肥皂水清洗,然後完全晾乾後再使用。

4. 取下打印物件的技巧

PEY 床的一大優勢就是取件更容易,但仍需注意以下技巧:

  • 冷卻後再取下:許多材料在冷卻後會稍微收縮,使其更容易從打印床上脫離。

  • 使用塑膠刮刀:避免使用金屬工具,以免刮傷表面。

  • 彎曲打印床:如果使用的是彈性 PEY 床,可輕輕彎曲來取下打印物件。


與 PEI 床的比較

特性 PEI 床 PEY 床
附著力 良好,但會隨時間下降 穩定且持久
取下物件 可能會黏住,取件較困難 容易取下
耐用度 長時間使用後可能劣化 更耐刮、更長壽
適用材料 PLA、ABS、PETG PLA、ABS、PETG、TPU 等更多材料
清潔需求 需頻繁清潔維持性能 清潔簡單且不易積累殘留物

結論:PEY 床值得入手嗎?

如果你正在尋找比 PEI 更好的 3D 列印打印床,那麼 PEY 床無疑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它提供更穩定的附著力、減少取件困難,並且擁有更高的耐用性。

對於新手來說,PEY 床降低了打印失敗的可能性,讓 3D 列印變得更加簡單易用。如果你希望提升列印體驗,不妨試試 PEY 床,體驗這場 3D 列印的新革命!

3D 列印底板完整教學


 

3D 列印底板完整教學

前言

你是否曾想過,3D 列印的底部也可以增添特殊的視覺效果?現在市面上有一種特殊的列印底板,能讓你的列印成品底部呈現酷炫的全息圖案!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一步步了解這些底板的種類、如何使用它們,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線材來達到最佳效果。即使你是 3D 列印的新手,也能輕鬆上手。


什麼是全息圖案底板?

全息圖案底板是一種特殊的 3D 列印底板,它可以在列印成品的底部留下不同的視覺圖案,根據光線的角度產生炫目的效果。這些底板的材料通常與標準 PEI 板相似,但表面經過特殊處理,可以在列印物件時壓印出特定的紋理。

這類底板的主要特點包括:

  • 雙面設計:部分底板有兩種不同的紋理,可以自由選擇。

  • 多種適用材料:除了 PLA 和 PETG,某些底板還支援 ABS、TPU 和碳纖維 PLA。

  • 提升成品質感:適合用於裝飾性物件,如杯墊、鑰匙圈、擺飾等。


常見的全息底板類型

這次我們測試了兩款來自 Amazon 的全息底板,它們的特性如下:

1. 星空圖案底板(PEI/PEY 雙面)

  • PEI 面:適用於 PLA、PETG、碳纖維 PLA、PC、ABS 和尼龍。

  • PEY 面:適用於 PLA、TPU 和 PETG。

  • 特點:能在列印成品底部留下「星空」效果。

2. 光束與幻影圖案底板

  • 雙面設計:一面為 "光束" 圖案,另一面為 "幻影" 圖案。

  • 適用材料:PLA、TPU、PETG 和 ABS。

  • 特點:光束圖案能產生條紋視覺效果,幻影圖案則能形成立體的視覺變化。


如何設計測試模型

為了測試這些底板的效果,我們可以使用 Fusion 360 設計一個簡單的測試片。

步驟 1:建立 3D 模型

  1. 開啟 Fusion 360,選擇 「草圖」

  2. 在平面上畫一個 50mm x 50mm 的正方形。

  3. 完成草圖後,按 「E」鍵 進行擠出,設定厚度為 3mm

  4. 完成後,匯出為 STL 檔案

步驟 2:設定 Bamboo Studio

  1. 載入 STL 檔案,將模型擺放在列印平台上。

  2. 選擇線材:我們將測試以下顏色和材料:

    • 黑色 PLA 碳纖維

    • 普通黑色 PLA

    • 白色 PLA

    • 紅色 PLA

  3. 更改列印模式:在 「其他設定」 中,將 "逐層列印" 更改為 「按物件列印」,這樣可以縮短列印時間。


測試結果與分析

我們使用不同的線材和底板進行列印,並得到以下結果:

1. 星空圖案底板

  • 黑色 PLA 碳纖維、普通黑色 PLA、紅色 PLA 效果明顯

  • 白色 PLA 幾乎看不到圖案

  • 透明 PETG 沒有明顯效果

  • 黃色 ABS 則能很好地顯示星空圖案

2. 幻影圖案底板

  • 黑色 PLA、紅色 PLA 具有強烈的全息效果

  • 白色 PLA 這次也能夠清晰顯示圖案

  • 透明 PETG 表現比在星空底板上更佳

  • ABS 也能很好地呈現效果

3. 光束圖案底板

  • 這款底板的效果最令人驚艷,因為它不像其他底板形成固定圖案,而是產生了一種動態的條紋效果

  • 黑色、紅色 PLA 具有最佳視覺效果

  • 透明 PETG 仍然不太顯眼


進階應用:杯墊與裝飾品

這些底板特別適合用來製作杯墊、鑰匙圈、裝飾性 3D 列印作品

我們測試了一款 蜘蛛人杯墊,並將其放在不同的底板上列印,結果顯示:

  • 幻影底板產生最立體的效果

  • 光束底板則為杯墊帶來獨特的動態條紋紋理

  • 星空底板則適合用於特定設計,增添閃爍感


使用全息底板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1. 確保底板乾淨

    • 使用 超細纖維布 擦拭底板,避免指紋或灰塵影響列印效果。

  2. 選擇合適的線材顏色

    • 深色 PLA(黑色、紅色)效果最佳

    • 白色和透明 PETG 的視覺效果較弱

  3. 使用 "按物件列印"

    • 如果要測試不同顏色,建議使用 「按物件列印」模式,可以節省時間和材料。


結論:值得購買嗎?

這些全息底板不僅讓 3D 列印成品更具吸引力,還能提升作品的專業感。如果你想讓你的 3D 列印作品更具創意,我強烈建議你試試這些底板!

  • 適合誰?

    • 想讓列印作品更具視覺吸引力的使用者。

    • 設計杯墊、鑰匙圈等裝飾品的創作者。

    • 3D 列印愛好者,想嘗試新技術。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了解如何使用全息圖案底板來提升你的 3D 列印作品!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交流!






(00:06) 好的,大家好,歡迎回到這個頻道,也歡迎來到今天的影片。你們有沒有看過那些在列印表面底部或成品底部產生酷炫全息效果的列印底板呢?我看過,並且在直播中也見過幾款,所以我覺得測試一下會很有趣。我直接從 Amazon 購入了兩種不同全息圖案的底板,今天就來測試它們。如果你對這些東西好奇,想知道它們是否有效,那麼這支影片就適合你,因為我們將試用兩款隨機選購的底板。

(00:41) 我會把商品連結放在影片描述中,我們來看看它對列印成品有什麼影響。我還想使用幾種不同的顏色和材料,這些底板不僅能列印 PLA 和 PETG,還能支援其他材料,所以我們會試試不同的類型和顏色,看看它們是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以及它們最終呈現的樣子。如果這些內容讓你感興趣,那就坐下來放鬆,我們開始準備吧。

(01:11) 我們要測試的第一款底板是這款 PEY/PEI 底板,它有一個很酷的星空圖案,並且有兩種不同的列印表面——PEY 和 PEI。這兩種材料的區別在於適用的列印材料。我們今天會使用 PEI,因為它能列印我們想要的所有材料。PEY 適用於 PLA、TPU 和 PETG,而 PEI 除了這些材料外,還支援 PLA 碳纖維、PC、ABS 和尼龍。這款底板可以在成品底部留下酷炫的星空圖案。所以我們會列印幾個測試件,看看在不同顏色和材料下的效果。

(02:02) 我們要測試的第二款底板同樣有雙面設計,但它的兩面是兩種不同的圖案。一面是所謂的 "光束" 圖案,另一面是 "幻影" 圖案,這兩種圖案都能在成品底部留下獨特紋理。我在直播中見過有人使用這款底板,他們的列印作品效果相當不錯,所以這款底板應該也很有趣。我們也會測試它,看看它的效果如何。

(02:38) 這款底板標示支援 PLA、TPU、PETG 和 ABS,最高耐溫 200°C,因此我們會嘗試使用 PLA 碳纖維,即使它沒有特別標示支援這種材料,我認為應該沒問題。另外,我們還會測試 PETG 和 ABS。在這款底板上,我們會測試兩個圖案的效果。

(03:14) 現在,我們進入 Fusion 360 來設計一個簡單的測試件,以便快速列印,並檢視列印表面上的紋理。我們稍後會在 Fusion 360 見面。

(03:47) 好的,現在我們進入 Fusion 360。我覺得我們可以設計一個 50mm x 50mm(約 2 英寸)的薄片,這樣可以快速且輕鬆地列印出來。我們甚至可以使用 "按物件列印" 功能來一次列印多個樣品,這樣我們就能測試不同底板的表面效果。

(04:26) 這樣的測試件可以用於各種應用,例如杯墊(coasters)。我覺得這些全息底板特別適合杯墊,能為它們增添獨特的視覺效果。因此,我購買了這些底板,希望能測試它們在不同圖案上的效果。我們將這個測試片設計成 3mm 厚,這樣就足夠進行測試。

(04:56) 現在我們進入 Bamboo Studio,準備開始列印。我們首先測試 PEI 底板上的星空圖案。我計劃使用 "按物件列印",這樣它會先列印一個樣品,然後再列印下一個,依此類推。這樣做可以縮短列印時間,避免多色列印時頻繁更換線材。

(05:32) 我們來選擇四種不同的線材進行測試。首先是黑色 PLA 碳纖維,然後是普通黑色 PLA,接著是白色 PLA,最後是紅色 PLA。我們會將 "列印模式" 從 "逐層列印" 改為 "按物件列印",這樣可以顯著縮短列印時間。

(06:56) 讓我們看看差異:如果使用 "按物件列印",四個測試件需要約 43 分鐘;如果使用 "逐層列印",則需要 2 小時 3 分鐘,並且會消耗更多的線材。因此,如果你想列印不同顏色的物件,記得使用 "按物件列印",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和線材。

(08:38) 我們來看看第一塊底板的效果。這是 PLA 碳纖維材質的測試片,效果非常棒!你可以看到清晰的星空圖案,而普通黑色 PLA 也有不錯的效果。不過,白色 PLA 的圖案幾乎看不見,這可能與顏色太淺有關。而紅色 PLA 則有不錯的效果,能顯示出一些酷炫的圖案。

(10:35) 我們接著測試透明 PETG 和黃色 ABS。透明 PETG 幾乎看不到圖案,但 ABS 能夠很好地顯示出星空圖案。

(13:53) 接下來,我們測試 "幻影" 底板。這款底板的效果真的很棒!特別是在 PLA 碳纖維和普通 PLA 上,圖案非常明顯。即使是白色 PLA 這次也能看清楚圖案。

(18:52) 接著,我們測試 "光束" 圖案底板。我原本不抱太大期望,但這款底板的條紋效果讓我驚艷!它不像 "星空" 或 "幻影" 那樣形成具體的形狀,而是產生了一種動態的條紋效果,隨著光線變化,條紋的角度也會改變。

(23:00) 最後,我們測試了在這些底板上列印蜘蛛人杯墊。結果顯示,這些全息底板確實能為列印作品增添獨特的視覺效果,尤其適合杯墊、鑰匙圈等小型裝飾物。

(25:00) 結論: 這些全息底板絕對值得購買!它們能夠為 3D 列印作品增添獨特的視覺效果,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如果你有興趣,建議你購買幾款來試試,看看它們能為你的列印作品帶來怎樣的改變!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徹底改變你的 ESP32 專案!使用 GPIO Viewer 即時監控引腳狀態

前言

當你開發 ESP32 專案時,是否曾經遇到不知某個 GPIO(通用輸入輸出) 引腳是否正常工作的情況?有時候,問題出在程式碼,有時候則是接線錯誤。而今天,我要分享一個能 即時監控 ESP32 GPIO 狀態的工具,就像擁有 X 光視野,讓你輕鬆找到問題點!

這個工具就是 GPIO Viewer,它能讓你透過 瀏覽器 即時查看 ESP32 的引腳狀態。我原本是為了自己的需求開發這個工具,現在我將它整理成一個簡單易用的 Arduino 函式庫,只要幾行程式碼就能整合進你的專案!

為什麼要使用 GPIO Viewer?

在實作電子專案時,我們經常需要觀察 GPIO 引腳的變化,例如:

  • 數位輸出:LED 是否正確閃爍?
  • 類比輸出(PWM):馬達轉速是否正確?
  • 數位輸入:按鈕是否有正確反應?
  • 旋轉編碼器:是否正確偵測到旋轉方向?

傳統上,我們可能會使用 示波器序列監視器 來檢測這些信號,但這些方法要嘛設備昂貴,要嘛過於繁瑣。而 GPIO Viewer 讓這一切變得簡單:

  • 只要一個瀏覽器,就能即時監控所有 GPIO
  • 幫助你輕鬆找到 接線錯誤程式邏輯問題
  • 不需要額外的硬體,完全免費!

GPIO Viewer 示範

在開始安裝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它的實際效果。

範例 1:空白 ESP32 板子

我手上有一塊全新的 ESP32 板子,沒有燒錄任何程式,但當我開啟 GPIO Viewer,我發現有些引腳已經是 高電位(HIGH)!這是因為 ESP32 的某些引腳在預設狀態下會處於高電位,這是了解板子行為的重要知識。

範例 2:LED 與旋轉編碼器

我接上一些 LED,並用 PWM(脈衝寬度調變) 來控制它們,此外,我還加上了一個 旋轉編碼器 來改變 LED 的亮度。

當我旋轉編碼器時,GPIO Viewer 立刻顯示出相應的 GPIO 變化,這讓我可以 確認信號是否正確傳送,完全不需要猜測!

安裝與設定

現在讓我們來學習如何安裝與使用 GPIO Viewer

1. 下載與安裝函式庫

首先,你需要從 GitHub 下載 GPIO Viewer 函式庫:

  • GitHub 連結:🔗 (請參考影片說明欄)

接著,打開 Arduino IDE,依序安裝以下函式庫:

  1. GPIO Viewer
  2. ESP Async Web Server
  3. AsyncTCP(可以透過 Arduino IDE 的「Library Manager」安裝)

2. 基本程式碼

以下是最簡單的 ESP32 GPIO Viewer 使用範例:

#include <GPIOViewer.h>  // 引入 GPIO Viewer 函式庫

GPIOViewer viewer; // 宣告 GPIO Viewer 物件

void setup() {
    Serial.begin(115200);
    WiFi.begin("你的 WiFi SSID", "你的 WiFi 密碼");
    while (WiFi.status() != WL_CONNECTED) {
        delay(1000);
        Serial.println("連接 WiFi...");
    }
    Serial.println("WiFi 連接成功!");
    
    viewer.begin(); // 啟動 GPIO Viewer
}

void loop() {
    // 這裡可以加入你的程式邏輯
}

3. 上傳程式碼並開啟監視器

  1. 將程式碼燒錄到 ESP32
  2. 打開 Arduino IDE 的「序列監視器」,你會看到一個 網址,例如:
    http://192.168.1.100:8080
    
  3. 在瀏覽器中輸入這個網址,你就能看到 GPIO Viewer 的即時監控畫面!

進階設定

你還可以 客製化 以下設定:

1. 設定更新頻率

viewer.setSamplingInterval(50); // 設定為 50 毫秒(預設為 100 毫秒)

2. 變更網頁監視的埠號

viewer.setPort(8081); // 將監視畫面的網址改為 http://192.168.1.100:8081

3. 支援不同的 ESP32 板子

GPIO Viewer 支援多種 ESP32 板型,你可以在函式庫的 GitHub 頁面找到支援的清單。如果你的板子不在清單內,可以提出新增請求。

結論

透過 GPIO Viewer,你可以:

  • 即時監控 GPIO 狀態,減少除錯時間。
  • 輕鬆找出接線錯誤,例如 LED 反接問題。
  • 快速整合,只需要幾行程式碼!

不論你是新手還是老手,這個工具都能讓你的 ESP32 開發過程更順暢!趕快試試看吧!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建議,歡迎留言討論!🚀


ESP32 入門指南:如何選擇與使用 ESP32 開發板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 ESP32,這款功能強大的微控制器。在過去的 7 年裡,ESP32 已經發展出了多個不同系列與開發板,讓人眼花撩亂。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幫助你理解各種 ESP32 系列的特點,並學習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專案的開發板,最後還會介紹如何使用 Arduino IDE 來編程 ESP32。

什麼是 ESP32?

ESP32 是由 Espressif Systems 於 2016 年推出的微控制器,相較於前代 ESP8266,它具備更強的運算能力和更豐富的功能。ESP32 內建 Wi-Fi 和藍牙,並提供多種 GPIO 接口,使其成為物聯網(IoT)開發的熱門選擇。

ESP32 系列概覽

ESP32 發展至今,已經細分成幾個不同的系列,每個系列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

  1. ESP32(原始系列)

    • 單核或雙核 32-bit MCU
    • 內建 Wi-Fi 和藍牙
    • 具備 SD 接口、攝影機接口、霍爾感測器等
  2. ESP32-S 系列(S2 / S3)

    • S2 無藍牙,僅支援 Wi-Fi
    • S3 支援外部記憶體與更強的 AI 運算能力
    • 具備 13-bit ADC(相較於其他型號的 12-bit)
  3. ESP32-C 系列(C2 / C3 / C6)

    • C2:低功耗、適合取代 ESP8266
    • C3:增加 RTC(實時時鐘),並支援 Wi-Fi 和藍牙
    • C6:支援 Wi-Fi 6、Thread 和 Zigbee 協議,適合 IoT 應用
  4. ESP32-H 系列

    • 主要用於 IoT 設備,支援外部快閃記憶體
    • 可作為 Thread 設備或協同處理器
  5. ESP32-P4(未來型號)

    • 高性能處理器,但不內建 Wi-Fi 或藍牙

如何選擇合適的 ESP32 開發板?

目前市面上有超過 200 款不同的 ESP32 開發板,選擇適合你的板子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1. 尺寸與封裝

    • 如果需要小型化,可選擇 Beetle ESP32-S3 或 Seeed Studio XIAO ESP32-S3。
    • 若要方便實驗,ESP32 DevKit C 或 SparkFun Thing Plus 是不錯的選擇。
  2. 擴展性與功能

    • 需要內建顯示器?可選擇 LilyGo T-Display S3。
    • 需要攝像頭?可選擇 ESP32-CAM 或 Seeed Studio XIAO ESP32-S3 Camera Kit。
    • 需要 LoRa 無線通訊?Heltec LoRa V3 是好選擇。
  3. USB 連接類型

    • 新款 ESP32 開發板多數採用 USB-C,例如 ESP32-S3 DevKit 和 Arduino Nano ESP32。
    • 舊款則仍使用 Micro-USB,如 ESP32 Thing。

如何使用 Arduino IDE 來編程 ESP32?

  1. 安裝 ESP32 開發環境

    • 打開 Arduino IDE,進入「文件」>「偏好設定」。
    • 在「附加開發板管理網址」中添加: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espressif/arduino-esp32/gh-pages/package_esp32_index.json
      
    • 點擊「確定」,然後重新啟動 Arduino IDE。
  2. 安裝 ESP32 開發板管理器

    • 進入「工具」>「開發板」>「開發板管理員」。
    • 搜尋「ESP32」,安裝最新版本的 Espressif ESP32 Board Manager。
  3. 選擇開發板與端口

    • 在「工具」>「開發板」中選擇你的 ESP32 型號。
    • 連接 ESP32 到電腦,並在「工具」>「端口」中選擇正確的 COM 端口。
  4. 燒錄 Blink 測試程式

    • 打開「文件」>「範例」>「Basics」>「Blink」。
    • 更改 LED 腳位(通常是 GPIO2):
      void setup() {
        pinMode(2, OUTPUT);
      }
      void loop() {
        digitalWrite(2, HIGH);
        delay(1000);
        digitalWrite(2, LOW);
        delay(1000);
      }
      
    • 點擊「上傳」,觀察 LED 是否閃爍。

結論

ESP32 是一款強大且靈活的微控制器,無論是入門學習還是進階開發,都有適合的開發板可供選擇。如果你是新手,建議從 ESP32 DevKit C 開始,搭配 Arduino IDE 學習基本應用,之後再根據需求選擇更適合的開發板。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 ESP32!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討論。

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ESP32 智能家居控制系統:從零開始的完整指南

 

ESP32 智能家居控制系統:從零開始的完整指南

簡介

在這篇教學中,我將帶領您使用 ESP32 開發板,建立一個簡單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本專案允許您透過 Wi-Fi 連接,使用手機或電腦來控制 LED 燈(或其他家電設備),並透過按鈕進行手動切換。這是一個適合初學者的專案,讓您可以學習如何使用 ESP32 控制網路設備。


1. 準備材料

在開始前,請準備以下元件:

  • ESP32 開發板
  • 4 個 LED(或繼電器模組,用於控制家電)
  • 4 個 220 歐姆電阻(保護 LED)
  • 4 個按鈕開關
  • 麵包板與杜邦線

如果要控制高壓設備,例如電燈或風扇,請使用 繼電器模組 來避免直接接觸高壓電源。


2. 電路連接

LED 與按鈕的連接

  1. LED 燈

    • LED 的 正極(長腳) 連接至 ESP32 的 GPIO(16、17、18、19)。
    • LED 的 負極(短腳) 透過 220 歐姆電阻 連接至 GND
  2. 按鈕開關

    • 一端連接至 GND
    • 另一端連接至 ESP32 的 GPIO(12、14、26、27)。

如果您改用 繼電器模組,請將繼電器的 信號輸入 連接至上述 LED 所使用的 GPIO。


3. 軟體設置

安裝 Arduino IDE 與函式庫

請確保您的 Arduino IDE 已支援 ESP32 開發環境,並安裝以下函式庫:

  • WiFi.h(ESP32 內建)
  • ESPAsyncWebServer(建立非同步網頁伺服器)
  • AsyncTCP(ESPAsyncWebServer 依賴函式庫)

您可以從 GitHub 下載 ESPAsyncWebServerAsyncTCP,並在 Arduino IDE 手動安裝 ZIP 函式庫


4. 程式碼實作

連接 Wi-Fi

#include <WiFi.h>
#include <ESPAsyncWebServer.h>

const char* ssid = "您的SSID";
const char* password = "您的密碼";
AsyncWebServer server(80);

定義 LED 與按鈕的 GPIO

const int ledPins[] = {16, 17, 18, 19};
const int buttonPins[] = {12, 14, 26, 27};
bool ledStates[] =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設置 GPIO 與啟動伺服器

void setup() {
  Serial.begin(115200);

  WiFi.begin(ssid, password);
  while (WiFi.status() != WL_CONNECTED) {
    delay(1000);
    Serial.println("正在連接 Wi-Fi...");
  }
  Serial.println("Wi-Fi 連接成功");
  Serial.println(WiFi.localIP());

  for (int i = 0; i < 4; i++) {
    pinMode(ledPins[i], OUTPUT);
    pinMode(buttonPins[i], INPUT_PULLUP);
  }

  server.on("/", HTTP_GET, [](AsyncWebServerRequest *request){
    String html = "<html><body><h1>ESP32 智能家居</h1>";
    for (int i = 0; i < 4; i++) {
      html += "<p>LED " + String(i+1) + ": ";
      html += "<a href='/toggle?led=" + String(i) + "'>";
      html += (ledStates[i] ? "關閉" : "開啟") + String("</a></p>");
    }
    html += "<p><a href='/off'>關閉所有設備</a></p></body></html>";
    request->send(200, "text/html", html);
  });

  server.on("/toggle", HTTP_GET, [](AsyncWebServerRequest *request){
    if (request->hasParam("led")) {
      int led = request->getParam("led")->value().toInt();
      if (led >= 0 && led < 4) {
        ledStates[led] = !ledStates[led];
        digitalWrite(ledPins[led], ledStates[led] ? HIGH : LOW);
      }
    }
    request->redirect("/");
  });

  server.on("/off", HTTP_GET, [](AsyncWebServerRequest *request){
    for (int i = 0; i < 4; i++) {
      ledStates[i] = false;
      digitalWrite(ledPins[i], LOW);
    }
    request->redirect("/");
  });

  server.begin();
}

檢查按鈕輸入

void loop() {
  for (int i = 0; i < 4; i++) {
    if (digitalRead(buttonPins[i]) == LOW) {
      delay(50); // 消抖
      ledStates[i] = !ledStates[i];
      digitalWrite(ledPins[i], ledStates[i] ? HIGH : LOW);
      while (digitalRead(buttonPins[i]) == LOW); // 等待按鈕鬆開
    }
  }
}

5. 上傳與測試

  1. 連接 ESP32 至電腦,並在 Arduino IDE 中選擇 NodeMCU-32S
  2. 修改 ssidpassword 為您的 Wi-Fi 網路。
  3. 點擊 上傳 按鈕,將程式碼燒錄至 ESP32。
  4. 開啟 序列監視器(115200 波特率),找到 ESP32 IP 位址
  5. 在瀏覽器輸入 IP,您將看到控制介面。
  6. 點擊按鈕測試 LED 控制功能。
  7. 按下實體按鈕,檢查 LED 是否正確切換。

6. 結論

恭喜!您已成功建立一個 ESP32 智能家居控制系統,可透過 Wi-Fi 或實體按鈕 操控設備。此專案可進一步擴展,例如:

  • 使用繼電器模組 控制家電設備。
  • 加入溫溼度感測器 來自動調節環境。
  • 整合 MQTT,讓系統能透過雲端控制。

歡迎留言討論,讓我們一起打造更聰明的家!

實用教學!電視接音響有雜訊?2秒解決惱人嗡嗡聲!


 

如何解決電視接音響的「嗡嗡聲」?

在許多家庭中,當我們將電視的聲音接入音響系統時,往往會遇到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嗡嗡聲」。即使使用高階環繞擴大機,也可能無法避免這種雜訊。這篇文章將以最簡單的方法,幫助你快速解決這個問題。

為什麼會產生雜訊?

經過多次測試與檢查,發現 100% 的這類雜訊問題,幾乎都來自於「機上盒」。這個機上盒通常會產生雜訊,並透過 HDMI 線傳輸至電視或擴大機,再進一步傳入音響系統,導致嗡嗡聲。

機上盒的三條主要連接線

  1. 第四台線(Coaxial 線):從戶外接入的訊號線。
  2. 電源線:提供機上盒所需的電力。
  3. HDMI 線:將影音訊號傳輸到電視或擴大機。

由於 HDMI 線會攜帶機上盒的電流雜訊,因此當音響與機上盒接在一起時,就會聽到「嗡嗡聲」。

解決方法

方法 1:取消機上盒,改用串流服務

如果你不依賴第四台,可以考慮使用 YouTube、Netflix 或 Disney+ 來觀看影音內容,避免機上盒帶來的雜訊問題。此外,這些串流服務還提供更靈活的觀賞體驗,不必忍受電視節目固定的播放時間。

方法 2:改用 Apple TV 或其他高品質電視盒

如果仍需要額外的電視盒,建議選擇 Apple TV 或其他經過認證的高品質設備,因為這些設備的電源處理較好,不太會產生雜訊。

方法 3:使用「光纖」音訊連接(推薦!)

光纖是一種理想的解決方案,因為它透過「光」傳輸音訊訊號,能有效隔離電流雜訊。

如何使用光纖音訊連接?

  1. 檢查電視是否有光纖輸出埠

    • 在電視背面或側面,尋找一個標示「Optical Out」的方形埠,通常內部會發出紅光。
  2. 購買一條光纖線

    • 可以在 PCHome、蝦皮等平台購買光纖線。
  3. 連接光纖線到 DAC 或音響設備

    • 如果音響系統支援光纖輸入,直接插入即可。
    • 若沒有光纖輸入,可以購買「光纖轉 RCA 轉換器」,將光纖訊號轉換為 RCA 輸入,然後接入音響系統。

方法 4:使用電源濾波器

如果你仍然聽到雜訊,可以考慮使用濾波插座來隔離電源雜訊,例如:

  • 濾波電源排插
  • 獨立變壓器

這些設備能夠減少來自電源的干擾,進一步改善音響品質。

結論

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學會如何解決電視接音響時的「嗡嗡聲」問題。最推薦的方法是使用光纖連接,因為它能完全隔離雜訊。如果不想更換設備,也可以考慮取消機上盒,或改用更高品質的電視盒。希望這篇教學能幫助你獲得更好的視聽體驗!

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ESP32 Web 控制LED

ESP32 Web 控制LED

介紹

ESP32 是一款強大的微控制器,內建 Wi-Fi 和藍牙功能,可以輕鬆地用來建立 Web 伺服器,遠端控制設備。本指南將帶你從零開始,使用 ESP32 建立一個 Web 伺服器,並透過 Wi-Fi 控制 LED 燈。

所需材料

  • ESP32 開發板
  • 麵包板
  • 兩個 LED 燈(紅色與綠色)
  • 220 歐姆電阻(各 2 個)
  • 杜邦線
  • USB 傳輸線(用於連接 ESP32)

硬體連接

  1. 將 ESP32 插入麵包板。
  2. 使用杜邦線將 GPIO 16 連接至紅色 LED 的正極(長腳)。
  3. 在紅色 LED 的負極(短腳)與 GND 之間串聯 220 歐姆電阻。
  4. 使用杜邦線將 GPIO 17 連接至綠色 LED 的正極(長腳)。
  5. 在綠色 LED 的負極(短腳)與 GND 之間串聯 220 歐姆電阻。
  6. 確保所有接線正確無誤。

軟體安裝與設定

1. 安裝 Arduino IDE 與 ESP32 開發板

  1. 下載並安裝 Arduino IDE
  2. 開啟 Arduino IDE,前往 檔案 > 偏好設定,在 附加開發板管理 URL 欄位中輸入: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espressif/arduino-esp32/gh-pages/package_esp32_index.json
    
  3. 前往 工具 > 開發板 > 開發板管理員,搜尋 esp32,安裝 ESP32 by Espressif Systems
  4. 選擇 工具 > 開發板,選擇 NodeMCU-ESP32S(或根據你的 ESP32 板型選擇相應開發板)。

2. 編寫 Arduino 程式碼

打開 Arduino IDE,建立新草稿,輸入以下程式碼:

#include <WiFi.h>

// 設定 Wi-Fi 網路 SSID 與密碼
const char* ssid = "book";
const char* password = "12345678";

// 建立 Web 伺服器,監聽 80 端口
WiFiServer server(80);

// 記錄 LED 狀態
bool redState = false;
bool greenState = false;

void setup() {
    Serial.begin(115200); // 初始化序列埠,設定波特率為 115200
   
    // 設定 ESP32 以 Station 模式連線至 Wi-Fi
    WiFi.mode(WIFI_STA);
    WiFi.begin(ssid, password);
   
    Serial.print("Connecting to WiFi");
    while (WiFi.status() != WL_CONNECTED) {
        delay(500);
        Serial.print(".");
    }
    Serial.println("\nWiFi connected");
    Serial.print("Station IP Address: ");
    Serial.println(WiFi.localIP());
   
    server.begin(); // 啟動 Web 伺服器

    // 設定 GPIO 16 和 GPIO 17 為輸出模式
    pinMode(16, OUTPUT);
    pinMode(17, OUTPUT);
}

void loop() {
    WiFiClient client = server.available(); // 檢查是否有用戶端連線
    if (client) {
        String request = client.readStringUntil('\r'); // 讀取客戶端請求
        client.flush(); // 清空接收緩衝區

        // 根據請求字串控制 LED
        if (request.indexOf("/red/on") != -1) {
            digitalWrite(16, HIGH); // 開啟紅色 LED
            redState = true;
        } else if (request.indexOf("/red/off") != -1) {
            digitalWrite(16, LOW);  // 關閉紅色 LED
            redState = false;
        } else if (request.indexOf("/green/on") != -1) {
            digitalWrite(17, HIGH); // 開啟綠色 LED
            greenState = true;
        } else if (request.indexOf("/green/off") != -1) {
            digitalWrite(17, LOW);  // 關閉綠色 LED
            greenState = false;
        }

        // 回應 HTTP 請求,顯示 HTML5 按鈕介面
        client.print("HTTP/1.1 200 OK\nContent-Type: text/html\n\n");
        client.print("<html><head><style>");
        client.print(".btn {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border-radius: 50%; font-size: 20px; border: none; cursor: pointer;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00px; display: inline-block; margin: 10px; }");
        client.print(".red-on { background-color: red; color: white; }");
        client.print(".red-off { background-color: darkred; color: white; }");
        client.print(".green-on { background-color: green; color: white; }");
        client.print(".green-off { background-color: darkgreen; color: white; }");
        client.print("</style></head><body>");
        client.print("<h1>ESP32 Web Server</h1>");
        client.print("<button class='" + String(redState ? "red-on" : "red-off") + " btn' onclick=\"location.href='/red/" + String(redState ? "off" : "on") + "'\">Red</button>");
        client.print("<button class='" + String(greenState ? "green-on" : "green-off") + " btn' onclick=\"location.href='/green/" + String(greenState ? "off" : "on") + "'\">Green</button>");
        client.print("</body></html>");
       
        client.stop(); // 關閉連線
    }
}

3. 上傳與執行程式

  1. 連接 ESP32 到電腦,選擇 工具 > 連接埠,選擇 ESP32 的 COM 連接埠。
  2. 點擊 上傳,將程式燒錄到 ESP32。
  3. 打開 工具 > 序列監視器,選擇 115200 波特率。
  4. 記下 ESP32 在Serial顯示的 IP 位址。

4. 連接與控制 LED

  1. 連接手機或電腦至 ESP32-Network Wi-Fi。
  2. 打開瀏覽器,在網址列輸入 ESP32 的 IP 位址。
  3. 點擊對應的按鈕控制 LED 開關。


總結

這篇指南教你如何用 ESP32 建立 Web 伺服器,透過 Wi-Fi 控制 LED。未來,你可以進一步使用繼電器控制高電壓設備,例如燈泡或風扇,讓你的專案更加實用!

使用 Google Firebase 和 ESP32 遠端控制設備——詳細教學


 

使用 Google Firebase 和 ESP32 遠端控制設備——詳細教學

前言

你好!今天我要帶你從零開始學習如何使用 ESP32Google Firebase 來遠端控制 LED。這意味著無論你身在何處,都能透過網路開啟或關閉 LED。

這篇教學適合完全沒有基礎的初學者,我會一步步帶你完成這個專案。讓我們開始吧!


你需要準備的材料

硬體:

  • ESP32 開發板(或 ESP8266 亦可)
  • LED x1
  • 220Ω 或 100Ω 電阻 x1
  • 麵包板
  • 杜邦線
  • USB 連接線(用來連接 ESP32 到電腦)

軟體與帳號:

  • Arduino IDE(開發 ESP32 程式)
  • Google Firebase 帳號(使用 Google 帳戶登入即可)

步驟 1:硬體連接

將 LED 與 ESP32 連接如下:

  • LED 正極(長腳) → ESP32 D4(GPIO 4)
  • LED 負極(短腳)電阻(220Ω / 100Ω)ESP32 GND

你可以直接將元件插在麵包板上,使用杜邦線完成連接。


步驟 2:建立 Firebase 專案

Firebase 是 Google 提供的應用開發平台,其中的 Realtime Database 可以讓我們儲存數據並隨時讀取。現在我們來設定 Firebase:

  1. 進入 Firebase 官方網站https://firebase.google.com/
  2. 登入 Google 帳號
  3. 點擊「建立專案」,並命名為 ESP32_LED_Control
  4. 同意 Firebase 條款,然後點擊「繼續」。
  5. 關閉 Google Analytics(我們這次不需要)。
  6. 等待專案建立完成

步驟 3:設定 Firebase Realtime Database

  1. 進入 Firebase 控制台,選擇剛剛建立的 ESP32_LED_Control 專案。
  2. 在左側選單點擊「Build」→「Realtime Database」
  3. 點擊「建立資料庫」
  4. 選擇「美國(us-central1)」作為位置,然後點擊「下一步」
  5. 選擇「測試模式(Test mode)」,這樣我們就可以讀取和寫入數據。
  6. 建立一個資料節點
    • 「+」 新增節點
    • 鍵(Key):LED_State
    • 值(Value):0(代表 LED 預設為關閉)
    • 數據類型:Number

這樣我們的數據庫就準備好了!


步驟 4:設定 Firebase Authentication(身份驗證)

為了安全性,我們需要讓 ESP32 使用電子郵件與密碼登入 Firebase。

  1. 在 Firebase 控制台左側選單點擊「Build」→「Authentication」
  2. 選擇「電子郵件與密碼」登入方式
  3. 啟用電子郵件/密碼登入,然後點擊「儲存」。
  4. 新增使用者
    • Email:esp32@yourproject.com(你可以隨意取)
    • Password:yourpassword

這樣 ESP32 就可以透過這個帳號存取 Firebase!


步驟 5:在 Arduino IDE 撰寫 ESP32 程式

1. 安裝 Firebase ESP Client 函式庫

  1. 打開 Arduino IDE
  2. 點擊「工具」→「管理函式庫」
  3. 搜尋「Firebase ESP Client」並安裝

2. 程式碼

#include <WiFi.h>
#include <FirebaseESP32.h>

// WiFi 設定
#define WIFI_SSID "你的 WiFi 名稱"
#define WIFI_PASSWORD "你的 WiFi 密碼"

// Firebase 設定
#define API_KEY "你的 Firebase API 金鑰"
#define DATABASE_URL "你的 Firebase 資料庫 URL"
#define USER_EMAIL "esp32@yourproject.com"
#define USER_PASSWORD "yourpassword"

FirebaseData fbdo;
FirebaseAuth auth;
FirebaseConfig config;

int LED_PIN = 4;

void setup() {
    Serial.begin(115200);
    pinMode(LED_PIN, OUTPUT);
    
    // 連接 WiFi
    WiFi.begin(WIFI_SSID, WIFI_PASSWORD);
    while (WiFi.status() != WL_CONNECTED) {
        Serial.print(".");
        delay(1000);
    }
    Serial.println("WiFi 已連接");

    // 設定 Firebase
    config.api_key = API_KEY;
    config.database_url = DATABASE_URL;
    auth.user.email = USER_EMAIL;
    auth.user.password = USER_PASSWORD;

    Firebase.begin(&config, &auth);
}

void loop() {
    if (Firebase.RTDB.getInt(&fbdo, "/LED_State")) {
        int ledState = fbdo.intData();
        digitalWrite(LED_PIN, ledState);
        Serial.println(ledState == 1 ? "LED 開啟" : "LED 關閉");
    }
    delay(1000);
}

步驟 6:上傳程式並測試

  1. 選擇 ESP32 開發板(「工具」→「開發板」→「ESP32 Dev Module」)。
  2. 將 ESP32 連接到電腦
  3. 點擊「上傳」按鈕
  4. 開啟序列監視器(115200 baud),查看 WiFi 是否成功連接。
  5. 進入 Firebase,修改 LED_State 的值:
    • 設為 1(LED 亮起)
    • 設為 0(LED 熄滅)

結論

現在你已經學會如何使用 Firebase 遠端控制 ESP32 的 LED!你可以進一步擴展這個專案,例如:

  • 控制多個設備(燈泡、風扇等)。
  • 使用手機 App 控制
  • 加入感測器,回傳數據到 Firebase

希望這篇教學對你有幫助!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討論 😊。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NVIDIA-GTC-2025發表機器人12分鐘全精華-黃仁勳-Keynote-點名的下一個大市


 在 NVIDIA GTC 2025 的主題演講中,黃仁勳先生帶我們深入探討了機器人技術的未來。他開場即點出,機器人時代已然來臨。隨著全球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未來可能需要支付 50,000 美元年薪來僱用機器人,這表明機器人將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

機器人的崛起與物理 AI 的發展

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不僅局限於工廠和倉儲,而是逐步擴展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自動駕駛汽車到通用機器人,所有能夠移動的設備未來都可能變得自主。NVIDIA 正透過三大計算平台推動這一變革:

  1. 機器人 AI 模擬與訓練:透過 Omniverse 和 Cosmos,開發者可以生成大規模的合成數據來訓練機器人。
  2. 測試與強化學習:Isaac Lab 讓機器人能夠通過模仿學習或強化學習來習得新技能。
  3. 數位孿生與實體測試:開發者可以在 Omniverse 內進行軟硬體聯合測試,確保機器人在現實世界的環境中能夠準確執行任務。

這些技術讓機器人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有效率,並確保它們在進入現實應用前已經具備良好的適應性。

Generalist AI 與 Groot N1 的推出

演講中最令人興奮的部分之一,莫過於 NVIDIA 推出的 Groot N1——一個專為人形機器人設計的通用 AI 基礎模型。這個模型採用了雙系統架構,靈感來自人類的認知處理方式:

  • 慢速思考系統:負責感知環境、理解指令並規劃行動。
  • 快速思考系統:將計畫轉化為精確、連續的機器人行為。

Groot N1 讓機器人能夠輕鬆操作常見物品,執行多步驟指令,並適應各種環境和任務。透過 NVIDIA 的生態系統,開發者可以根據不同應用需求來微調 Groot N1,使其能夠在工業、醫療、家庭等不同場景中發揮作用。

物理 AI 的挑戰與 NVIDIA 的解決方案

黃仁勳指出,要讓機器人真正智能化,需要解決三大問題:

  1. 數據來源:機器人不僅需要來自互聯網的大規模數據,還需要「行動與控制數據」,這些數據的獲取成本極高。
  2. 模型架構:如何構建能夠適應不同場景的 AI 模型,使其能夠在物理環境中靈活應對挑戰?
  3. 規模化問題:如何讓 AI 持續變得更聰明?這涉及數據和計算資源的擴展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NVIDIA 推出了 Omniverse Cosmos,這是一個具備生成能力的 AI 模型,可以無限擴展虛擬環境,為機器人提供大量的訓練數據。此外,NVIDIA 還與 DeepMind 和 Disney Research 合作開發了全新的物理引擎 Newton,專為機器人的細緻動作訓練而設計。

開放源代碼:推動機器人技術的普及

演講的最後,黃仁勳宣布了一項重大消息——Groot N1 將開放源代碼!這意味著全球的開發者可以自由地存取、調整和改進這一強大的 AI 模型,加速機器人技術的發展。

這一舉措將推動機器人領域的創新,使更多企業和個人能夠參與到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中。我相信,未來機器人將變得更加普及,並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結語

NVIDIA 在 GTC 2025 大會上展示的技術,讓我對未來充滿期待。機器人產業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從智慧工廠到家庭助理,機器人的應用將變得無所不在。隨著 Groot N1 和 Newton 的發布,以及 Omniverse Cosmos 的持續發展,我們正在見證一場物理 AI 的革命。

作為一名技術愛好者,我深刻感受到 AI 與機器人技術的進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世界向前。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這些技術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也期待親手參與其中,見證未來的來臨!

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聲寶卡式濾心頭蓋


 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027794089976

在這裡買的接頭


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1814839221595

【品名】台製優質濾心頭蓋 (適用3M、EVERPURE濾心)功能同原廠QL2頭蓋(850元)

【說明】進出水口:3分(3/8"NPT)內牙

【適用濾心】

 EVERPURE 愛惠浦 濾芯型號:

 S-54、H54、S-104、S-100、H-100、H-104、4DC、 MC2、MH2、4C、4K、2K、H300、BH2、I20002

 3M 濾芯型號:

 CFS9812XS、CFS9812X、CFS9112、EP-25、CS-24、 CS-25、CS-15 

【材質】合金金屬、尼龍塑膠、不鏽鋼L型吊片

【產地】台灣

市場恐慌,但你可能都想錯了?揭示當前幣圈 5 個反直覺的驚人真相

  當前市場瀰漫著恐懼。比特幣價格跌破了被視為關鍵心理支撐的 $108,000 美元價位,負面消息鋪天蓋地而來,社群中充斥著熊市即將來臨的呼聲。在這種普遍的恐慌情緒下,許多投資者感到焦慮,認為賣出是唯一的選擇。 然而,在恐慌性拋售的浪潮之下,更深入的分析是否會揭示一個完全不同的故...